带着自己一手创立的华致酒行 吴向东站在了IPO的聚光灯下
1月29日讯 华致酒行(300755)今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敲钟上市,正式登陆创业板,成为中国酒类流通领域的首家上市企业。首日开盘报20.15元,截至午间收盘,华致酒行股票价格为24.18元,较IPO发行价16.79元上涨44.01%,总市值达55.99亿元。
“华致酒行此次能够突出重围成功上市,充分体现了酒类流通渠道价值得到资本市场认可,对于企业自身和行业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。”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专职副会长刘员表示。
从2005年成立,到如今坐稳“中国酒类流通领域第一股”,华致酒行经历了酒水行业的结构性调整,也见证了新经济形态下迸发的消费活力。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,华致酒行创始人、董事长吴向东表示,“未来,华致酒行将立足中国、放眼全球,做一家拥有渠道高效率的、拥有品牌溢价能力的精品酒水运营商和服务商。”
以“保真”建立酒类流通诚信体系
上世纪90年代以来,市场经济下的酒业流通行业开始快速发展,但由于业态过于分散,造成了假货泛滥、定价混乱等现象的横行,大部分头部酒厂、终端零售商也难以解决这一痛点。
华致酒行的诞生,正始于这样的历史背景下。据吴向东回忆,“华致酒行的创立源自两件事,一件是十五年前的春节,我请好朋友到家里吃饭,特意打开一瓶名酒给大家满上,喝下去发现居然是水,当时场面相当尴尬;另一件是朋友搬家,让我们过去帮忙,发现他家里的酒大部分是假的。”
这两件事深深触动了吴向东,他决心创立一家只卖真酒,绝不卖一瓶假酒的公司。2005年,华致酒行正式成立,开创了以“保真”为核心经营理念的创新式酒类连锁模式。
“一开始遇到很多障碍,但很快,华致酒行的保真模式获得了市场和资本的认可。”资料显示,华致酒行从成立到2010年,短短5年就在全国开设了近300家门店,估值达60亿元。在互联网经济尚未大行其道的年代,华致酒行的体量已成为流通领域、乃至市场上都少见的独角兽企业。
随后,整个白酒市场受“塑化剂”等事件影响而进入动荡调整期,阵痛过后,2016年,白酒行业整体进入复苏周期。聚焦于“保真模式”的华致酒行在新一轮回暖中优势显而易见,一方面,“买真酒到华致”的品牌烙印已经深入人心,另一方面,通过对业务结构的不断优化,华致酒行再次搭上了新一轮消费升级的红利。
华致酒行的模式创新和品质坚持得到了市场和消费者的广泛认可。目前,公司上游合作企业有茅台集团、五粮液集团、澳大利亚富邑集团、汾酒集团、古井集团等国内外著名酒企,下游合作企业有沃尔玛、家乐福、麦德龙等世界500强企业以及步步高、苏果等国内一流零售企业。
启幕流通下半场
有分析认为,与上一个“黄金时代”相比,当前流通行业整体呈现出对品质和服务的新一轮追求,同时,行业将面临新一轮的洗牌,尤其在高端酒水领域,追求“品质保真”、“精耕细作”成为新“铂金时代”的鲜明特点,酒类零售终端“二八定理”持续,资源和资本不断向头部集中,整合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。
据了解,华致酒行正在以大数据+共享经济模式等创新方式,探索产业效能优化、渠道整合的更多可能。
具体而言,华致酒行根据酒水行业特有的分布特征,建立了一套经得起时间检验、可持续优化的线下销售网络体系,以大数据B2B业务占据终端零售市场的重要话语权。同时,遍布全国的终端零售网点也成为华致酒行探索“共享经济”模式的土壤,通过将优质门店发展为华致酒库,企业获得了更多直面消费者的触角,对零散的渠道完成高效整合,原有门店则通过企业品牌化、标准化的赋能,显著提升周转率和品牌知名度,从而形成共赢发展的局面。
“华致酒行未来的战略是高效化、规模化”,吴向东表示。未来一个时期华致酒行计划发展5000家 “华致酒行”、“华致酒库” 、“华致名酒行” 、“华致名酒窖”和50000家直供优质终端网点,同时还将结合数字消费趋势,拓展线上B2C直供业务。
“大数据B2B、终端门店与线上B2C”,华致酒行“三管齐下”的业务布局将全面打通流通领域的各个链条,专家指出,这样毛细血管式的全渠道营销网络将是酒类流通行业下半场“效能之争”的制胜关键。
参照高度成熟的美国酒水市场,酒类流通行业前8家销售商占据了70%的销售量和68%的销售额,排名美国第一的南方酒业集团市场销售规模在千亿。对比我国,酒类流通市场容量在万亿级,头部企业的发展空间还将进一步扩容,首家百亿级流通企业的诞生,目前来看只是时间问题。
本文转载自《中国网》